前不久,在与从俄罗斯回国的一位友人,谈论中国汽车在当地的发展境遇时,他的一番话,让笔者思绪万千:“现在俄罗斯普通消费者很难买到欧美日韩的车,只能买中国车。不过,中国车虽然便宜,销量也很高,但口碑还是和欧美老品牌有些差距。”
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,今年1-11月,中国汽车出口534.5万辆,同比增长21.2%,其中,乘用车出口452万辆,同比增长21.5%。如无意外,今年中国将蝉联汽车出口全球第一。
然而,在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,车企前赴后继开拓海外市场的关键时刻,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所有中国车企的面前:如何才能真正做到高质量的汽车出海?
这是一个极为庞大,同时又极耗时间和精力的体系化课题,绝非纸上谈兵便能管中窥豹。
想要解决这个课题,一方面,需要全体中国汽车参与者,在出海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;另一方面,中国车企也需要从那些国外车企的成功出海案例中,获得经验和启迪,少走弯路。
和有着百年汽车工业历史的欧美车企相比,日系车企的出海历程,对于中国车企无疑更具备参考价值。
一方面,和欧美相比,日本一度也是汽车的后进国家,但却成功打破欧美汽车发达国家在全球市场的垄断,短时间内迅速出海,在欧美国家占据重要市场地位,成长为全球性汽车企业。其中的经验,非常值得同为“后进者”的中国学习;
另一方面,对于当下的中国汽车产业而言,需要的是全球化的市场,尤其是在各种地缘政治不稳定时,需要更为全面的能力和全区域市场的覆盖,而相比大众、通用等欧美车企主要市场集中在少部分国家/地区,日系车企几乎覆盖了全球各个市场。
在一众日系车企中,丰田汽车无疑是值得中国汽车出海学习的教科书。无论是在中国、东南亚,还是在美国、欧洲,丰田都是市场的重要参与者,因此,笔者希望通过探寻丰田在华成功出海,并一路走到今天的成功经验,从而获得中国汽车出海的一些启迪。
产品和技术,要“因地制宜”
不同国家/地区,由于地理环境、文化背景、社会习俗等因素,对于车辆类型、功能的需求也大不相同。就比如,美国由于地广人稀、城市建设完善,因此对于大尺寸、大空间车辆的需求更高;欧洲多数国家由于发展较早,城市建设狭窄,再加上地少人多,导致对灵活小巧的车需求更大。
而丰田在出海过程中就会在不同国家/地区投放不同类型、功能的产品:欧洲喜欢小车,所以Yaris系列、Corolla系列以及C-HR等小车非常受当地消费者欢迎;美国喜欢大车,Camry、RAV4、Tacoma等大车,在美国销量高居前列。
目光回到国内,不同时代下,丰田似乎也总能精准把握时代的脉搏,洞察中国消费者的需求,积极引入先进技术和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:
从1964年广交会上那台备受瞩目的皇冠轿车,让中国知道什么才是高档汽车开始,丰田正式与中国结缘;
上世纪90年代,国内率先富起来的人,对于高档汽车有庞大需求,因此丰田在国内导入了皇冠、佳美等车型,先进的动力配置,电动车窗、座椅,及真皮内饰,赢得了“可靠耐用”“豪华舒适”的口碑;
本世纪初,私家车逐步进入寻常百姓家的时候,丰田先后国产了威驰、卡罗拉等,经济实惠又品质可靠的家用车,让丰田“开不坏”的标签,深入人心;
10年代,消费升级环境下,国人对大尺寸、大空间的车型,有着庞大需求,丰田随之国产了凯美瑞、RAV4等车型,THS混动的引入,更是让国内消费者第一次知道,原来混动真的可以如此省油……
即便步入21世纪20年代,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迈向新能源化、智能化的过程中,丰田同样在产品和技术上与时俱进,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产品。
比如,在产品电气化转型上,丰田全面布局HEV、PHEV、EV、FCEV等多种技术路线,持续迭代THS混动技术,发布全固态电池技术最新成果,不但推出了全面电动化的bZ系列纯电动车型,同时旗下燃油车也在加速新能源化。
又比如,在智能化领域,安全、可靠的Toyota Pilot高阶智驾,基于高通骁龙8155芯片打造的Toyota Space智慧空间等,已经逐步在丰田在华产品上搭载。未来,基于微软Azure OpenAI打造的O-Beya AI系统,同样也会逐步更新至新产品上。
每一个时代,丰田总能精准把握时代脉搏,源源不断导入最新的技术和产品,迎合了那个时代的消费需求,进而成为汽车普及和推广者之一,从豪华汽车延伸到国民汽车,将汽车开入中国的寻常百姓家。
可以发现,针对不同市场,“因地制宜”地实现技术到产品的Local化,是丰田能够快速成长为全球性车企的关键因素之一,而这恰恰也是中国汽车在加速出海过程中,需要借鉴和学习的。
“交朋友”,是一门学问
“因地制宜”的产品,是车企能够在海外站稳脚跟的第一步,当产品销量持续扩张之后,进行属地化的生产,往往会成为车企的新选择。目前整车出口仍占据中国汽车出海主要份额,中国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,使得中国车企在出海时能够获得较好的差异化优势。
但从更长远的时间来看,当海外销量达到一定量级之后,进行现地化生产是中国车企的必经之路。此外,近几年,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、贸易壁垒的持续加码等外部因素的影响,属地化生产也能够带来更多的确定性。
而在丰田汽车快速全球化过程中,推动汽车全产业链的建设,进而本地化建厂,是其在华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。在此过程中,“广交朋友”成为丰田能够在中国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早在20世纪90年代,丰田在华出海采用的是整车出口模式,但由于零部件出口到中国需要的周期较长,导致很多车主需要车辆维修的时候,维修周期过长,极大影响了用户的体验。
用户的反馈,也得到丰田的及时回应,丰田当即决定在中国“广交朋友”,加速推动零部件供应链体系的建设。
1995年,丰田在天津成立了丰田汽车国产化技术支援中心,推进零部件的国产化步伐,降低生产成本,并为中国汽车产业提供技术支持。与此同时,丰田还在全国各地大力推动经销商网络的建设,提升售后服务体系……
在此过程中,丰田构建起了中国汽车全产业链的基础,为后来中国汽车的崛起,作出了巨大贡献。
2002年和2004年,丰田分别与一汽、广汽签署全面合作协议,正式成立一汽丰田、广汽丰田。与广汽、一汽建立合资公司,让丰田能够充分利用其全球领先的技术和产品,在中国快速落地的同时,为丰田汽车在华生根发芽和快速发展,打下了坚实的地基。
步入新能源车时代,丰田汽车“广交朋友”的步伐依旧未曾止步,与国内新能源、智能科技企业开展深入合作,不断吸收中国的新能源、智能化经验,打造更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的产品。
就比如,在动力电池领域,丰田不仅在电池供应方面与国内相关企业达成了合作,还在电池技术开发、电池回收利用等领域展开深入探讨;在自动驾驶领域,丰田汽车与小马智行达成合作;氢能源利用领域,丰田从“产、学、研”各个领域,与一汽、东风、广汽、北汽等企业开展深入合作,推动中国氢能产业的发展……
可以看到,通过一系列供应链建设、技术转移、合资合作、本地化建厂和产品导入等措施,丰田成功在中国市场上站稳脚跟,并为其后续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“以铜为鉴,可正衣冠;以古为鉴,可知兴替;以人为鉴,可明得失”。
对于中国汽车而言,除了技术和产品要适合当地用户外,中国汽车出海还需要构建起完善的备件、服务和相应的供应链体系,这或许是中国汽车出海,降低地缘政治不确定性风险、打破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之一。
与现地市场实现双赢
无论是构建全流程的服务体系,还是进行现地化生产,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长期主义:汽车是一场马拉松竞赛,无论是在本土还是出海,想要打造百年老店,车企都需要坚持长期主义和深耕细作。
汽车的出海,不仅仅是产品、技术的出海,要在海外成为百年老店,简单的贸易行为并不可取,需要深入社区、深入社会,从方方面和当地进行融合。
事实上,包括丰田在内的这些全球性车企,在出海开拓海外市场的时候,除了为当地消费者带来技术更先进、质量更好的产品的同时,也一直在履行一家全球性车企所应承担起的社会责任。
丰田公司社长丰田章男曾经说过:“我们的目标不是成为世界第一,而是成为当地最好的企业,让我们建立可以相互言谢的关系,无论哪个时代,站在丰田事业中心的永远都是人。”
早在1965年,丰田便开始推动电动化技术的研究,初衷是能够为全社会提供更为清洁、干净的出行方式,这才有了后来丰田全面布局HEV、PHEV、EV、FCEV等多种技术路线。在助力降碳的同时,兼顾消费者的出行便利,是丰田在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上所做出的选择。
又比如,2017年,丰田正式提出“Mobility For All”的理念,在听取残疾人、老年人、及相关机构的意见的基础上,丰田通过福祉车等多样化的出行方式,把自由出行的权利赋予给更多的残障人士,让人人都可以畅享移动的自由。特别是近几年,如果关注丰田在华推出的新产品,就会发现大量产车型已经拥有福祉版。
在2020年以前,外界诟病丰田的经营策略过于“稳健”。但在当下,汽车行业发生巨变,国内车企普遍遭遇增收不增利的情况,裁员、降薪乃至破产的现象并不少见,在一家车企轰然倒塌后,影响的是成千上万个家庭。而在这种情况下,丰田的稳健,成为了行业的稀缺品,稳扎稳打,方能使得汽车、社会、员工实现多赢。
丰田所提倡的承担社会责任,不止局限于通过供应链体系的建设、属地化建厂,为当地人民提供更多就业、培养汽车产业人才,更多的还是上升到企业发展理念。毕竟,打造好的口碑,才是一家车企能够在当地发展的长久之道。
早前中国车企的出海中,并不缺乏打一枪就走的乱象,丰田在各个区域市场积极践行长期主义和稳健策略,亦值得中国车企的学习和借鉴的。
一位好的老师,能让学生少走很多弯路。
坚持长期主义且拥有独到战略目光的丰田,在过去几十年全球化进程,特别是在华发展的这60年中,经历浪涛拍打、风雨锤炼所取得的成功经验,对于加速出海的中国汽车而言,无疑是一本最好的教科书。
欢迎转载,请注明来源:亚视汽车 » 中国汽车出海,能从丰田身上学到什么?